他治印精益求精,他对吴昌硕、赵之谦、徐三庚、齐白石极尽仰慕,对大师们的作品心追手摹,在他的篆刻作品中,既能看出他的刀法冲、切结合,酣畅淋漓,更能感受到他文字线条中体现出的细腻;他的篆刻作品浑厚、典雅、苍劲、斑驳,把篆刻艺术中的残破美表现的淋漓致尽。他就是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任城区书协主席马国栋。
机缘巧合,兴之所至,马国栋走向篆刻之路,偶然中也有必然。
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使他自幼耳濡目染。父亲的支持与鼓励使他自幼便与书画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位教育家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当时的那个年代生活质量条件有限,也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马国栋就摸索着自学。他的篆刻学习之路可以说是在“玩”的过程中开始的,上小学在橡皮上刻简单的图案、自己和同学的名字;因为热爱集邮,在邮票、画报上面看到了齐白石老先生“江山如此多娇”等印章作品,也学刻,当时,学习参考的资料非常少。他记得正式学习的印谱是《十钟山房印举》,这才明白了篆刻是怎么一回事。
他说:书法、篆刻对于我而言只是业余的爱好,但是,从自己的不认输的性格而言,凡事都想认真对待力争最好。虽然“业余”但一定追求“专业”的风范,既然选择就一定注重过程,有所收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师承秦汉”、“印从书出、书从引入”的创作理念,涌现出了吴让之、黄牧甫、赵之谦等为代表的篆刻大师,众彩纷呈。近现代海派金石大师吴昌硕,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标新立异在孤山湖畔成立了以“宝藏金石、研究印学”的“西泠印社”,享誉海内外,对传播金石文化,培养后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之后的齐白石晚年变法,“不知有汉”的写意印风彪炳当代,促进了当代印风百花齐放的新局面,树立不可逾越的大师丰碑。
篆刻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走向丰富,正是前人聪明才智的体现。对于篆刻来讲,相较于书法可能更注重入古,因为书法还有其实用性,但篆刻已经完全是艺术层面的。正因为此,后人在学习篆刻时要取法秦汉,并且将这种学习过程贯穿始终。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篆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篆刻就是在吸取不同艺术门类的养分中才变得愈加丰富多姿。
认真执着的马国栋就是遵循这个理念,学习创作篆刻、书法作品构思的前提和原则,“以古为镜”,多从古人那里去寻找智慧,带着“发现的心态”去用心临习经典作品和古人对话。他在坚持不懈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不断丰富自己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努力靠近“经典”的艺术表现,在不违背“语言文字”传统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想象与创造能力反复进行构思、设计、修改、完善、定稿,创新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他说,对古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再造,即便临摹的再像也是你自己的再创造,所以一个人的创作应该建立在充分地、不断地入古的基础上。至于创作的自由度他认为要结合自己的审美体会来实现,所谓的眼高手低和眼低手高都无法实现真正的自我创作。也就是说“多从古人那里找灵感”,不做“无水之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济宁在“汉碑、摩崖石刻以及青铜铭文字”方面资源丰富,有“中国汉碑半济宁之说”,马国栋在研习的过程中领悟了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倍加珍惜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真正俯下身子,循序渐进,精益求精不断向“经典”学习。其篆书创作以秦汉诏版、汉碑、摩崖石刻文字为底蕴,添之以青铜铭文之神秘,携此入印章的方寸领域,构造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篆刻艺术世界。
刀法的丰富性也是他追求的一个方向,惟丰富则更能展示心性。他说,没有驾驭“刀”的能力,再好的思路也无法畅通表达,两者缺一不可。 “印从刀出”,他在刻章的过程中也是比较注重刀法的锤炼,强调了刀法在印章中的重要地位。在传统刀法的基础上,不断尝试着用不同的运刀方式去提升线条的质量和深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马国栋篆刻不激不厉,韵味悠然。恣肆率意,胸无滞碍。在方寸间展浑朴灵秀之气,于落刀处露苍劲雄健之风。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刀石之功,淋漓尽致。
对篆书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他长期致力于篆刻,更是由于篆书的那种高古、奇崛、多变的风格非常适合他的心性。而篆法的好坏是一方篆刻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好的篆法,便是成功的一半。他说:写好篆书只是第一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篆刻家还需要从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刀法对印面的影响,久而久之,自然能体会其中的奥妙。从这一点来讲,书法和篆刻是一样的,宏观的把握对创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挚爱,不懈的追求,辛勤耕耘,终于获得了丰硕成果 ,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展、获奖于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日篆刻家艺术小品精英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作品先后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日本篆刻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万印楼”、广东省博物馆、泰国中华总商会等处收藏。系原市中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2008年,应福冈教育大学邀请,马国栋出访日本进行艺术交流,在NHK电视台总部举办书法篆刻作品展览;2012年随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外交流文化艺术代表团出访泰国并举办展览以及近年来先后多次与上海、海南、湖南、浙江、江苏、河南、安徽、云南等地专业艺术团体的艺术交流活动;个人艺术成就于2009年入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共和国书法大系.篆刻卷》(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编);2011年7月,考入浙江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教授为导师的“全国名家班”,2013年4月通过拜师仪式,被收为入室弟子。
常言道,书如其人,印品同理。马国栋的品格极具魅力,这些都来自他自身的文化修养、艺术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修为。而且不为现代都市的浮躁所困扰,他看到的是生活中的光明和希望,人生的历练和坚韧都留在了他的刀尖。一个书法篆刻家的字印是否受人喜爱,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取决于艺术家构筑它的能力。多年来马国栋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篆刻艺术的追求,并涉猎广泛,纵览他多年的生活历程和艺术人生,从中看到的是他一丝不苟的精神,使你能够欣赏到他求索不止的人生道路。
马国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印社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任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现供职于济宁市任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展、获奖于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日篆刻家艺术小品精英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作品先后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日本篆刻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万印楼”、广东省博物馆等处收藏。 2008年,应福冈教育大学邀请,出访日本,在NHK电视台总部举办书法篆刻作品展览;2012年随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外交流文化艺术代表团出访泰国并举办展览;2009年艺术成就及篆刻作品入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共和国书法大系.篆刻卷》(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编);2011年7月,考入浙江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教授为导师的“全国名家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