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年前,曲阜师范大学何以创立发展,经历了哪些曲折的过程,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回溯未曾远去的历史云烟,共同追寻曲师筚路蓝缕的奋斗足迹。
获批建校,暂借校舍开门办学
1954年初,山东省教育厅为解决山东省中等学校师资的问题,拟于当年新建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并于1月16日向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提出报告,华东教育局同意于1955年建校。8月12日,省教育厅以(1954)教高字第四号函正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对创办师范专科学校的设想作了具体陈述,其主要内容是学校规模为2000人,暂设中国语文、数学、历史、物理四科,校址设在济南千佛山下等。
1954年山东师范专科学校计划请示(原件保存于山东省档案馆)。
9月4日,教育部答复称:同意1955年新建师专,但鉴于济南已有山东师范学院,建议校址改在青岛。其后,省教育厅提出在青岛新建困难较多,仍要求在济南建立。教育部于1955年4月23日以(55)高师计纪字第八二号函正式批复山东省人民委员会:“为适应你省中等学校师资的需要,决定同意你省一九五五年暑期成立师范专科学校一所,校名定为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校址设在鲁西地区(如聊城、菏泽等地,由你省考虑决定),一九五五年暂设置中国语文、历史、数学三科,招生200人。请积极进行筹备,以便按期开学。”
教育部关于同意成立山东师范专科学校的公函(原件保存于山东省档案馆)。
1955年7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对山东师范专科筹建工作问题给山东省教育厅的批复(原件保存于中央档案馆)。
1955年9月16日,经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任命高赞非担任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原件保存于山东省档案馆)。
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曲阜师范学院第一任院长高赞非先生。
1955年,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时期的校门。
1955年,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时期的教学楼。
三次选址,筹建工作有序推进
经教育部批准设学曲阜之后,山东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曾前后三次在曲阜勘察校址。
第三次,1956年3月进行第三次勘察,经省人民委员会报准,确定移至县城西关外、大庄村西南的一片农田作为校址。
1956年建造的文科教学楼
1956年建造的学生一号宿舍楼
1956年5月8日,教育部关于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曲阜师范学院问题给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的公函(原件保存于中央档案馆)。
1956年5月22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曲阜师范学院的公函(原件保存于山东省档案馆)。
1957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书任命高赞非为曲阜师范学院院长。
搬迁新校舍,续写办学新篇章
1956年9月3日,先遣人员到达曲阜,随后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分批到达曲阜。9月17日至19日,学生到曲阜报到注册, 24日开始上课。10月20日,举行“1956-1957学年度开学典礼”,高赞非院长致开幕词,山东省副省长余修和省委文教部部长蔡放分别代表省人委和省委文教部在典礼上讲话。至此,搬迁任务胜利完成。
1956年曲阜师范学院校门
建校初期学校全景图
建校初期的西联教室
建校初期的图书馆
1957年3月,学校召开首届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以高赞非同志为书记的曲阜师范学院第一届党委会。
1957年4月3日和4月22日,全国学联主席胡启立、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先后来学校视察时,对学校这种艰苦创业精神,都曾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1957年4月3日,时任全国学联主席的胡启立同志(右一)来校视察,并和团委及学生会代表在孔府后花园留影。左三:团委书记刘书章,右排左三:政治辅导员苏醒,前排左二:付巧兰,左三:孙一民,左四:马士荣。
1957年,数理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在校门前留影。
学校从建校伊始就较好地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无论是物质条件艰苦还是政治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始终把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全校上下对教学工作普遍重视,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同时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与科研工作,逐步实现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形成了教师认真教学、学生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
建校初期, 于勋忱院长给青年教师做教改示范。
建校初期,师生一堂,开展学术讨论。
建校初期,张志平老师在认真备课。
建校初期,数学系刘建行等老师在集体备课。
建校初期,王先进老师在辅导青年教师进修。
1985年曲阜师范大学校门
2002年9月,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建成使用。
2022年6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扩建项目竣工仪式隆重举行。
回望历史,故事感人至深,精神历久弥新。面向未来,辉煌令人期待,事业与时俱进。让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孔子家乡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消息